意见领袖丨许宪春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复苏好转的态势趋于明朗,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工业与服务业生产活跃度回升,房地产主要指标降幅有所收窄。与此同时,微观市场主体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外部经济金融形势进一步复杂化,国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在前期组织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市场主体代表进行座谈研讨的基础上,研究撰写“2023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并于近日在京举办“2023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发布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许宪春参会并作点评发言。
许宪春指出,总的来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开局良好,但也不应过于乐观。一季度经济增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从4.5%的经济增速看,经济恢复较快;二是经济增速仍然较低;三是从生产角度看,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三产业拉动,但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增速较低;四是从需求角度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五是从需求角度看,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不足。
【资料图】
正文:
一、经济增速恢复较快
去年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是,一季度4.8%,二季度0.4%,三季度3.9%,四季度2.9%;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4.5%,是去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增速提高了1.6个百分点,恢复较快。
二、经济增速仍然较低
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4.5%,与2020-2022年三年平均增速持平,低于疫情前的经济增速,低于当前的潜在增长率,也低于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所以不必过于乐观。
三、从生产角度看,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三产业拉动
今年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4%。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最高,占比最大,因此一季度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拉动的。在第三产业中,接触型服务业,包括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速恢复较快;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低于GDP增速1.2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增加值仅增长2.9%,明显低于GDP增速。因此,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增速较低。当然也应看到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恢复态势。从月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看,1-2月增长2.4%,比去年12月份回升1.1个百分点;3月份增长3.9%,比1-2月回升1.5个百分点。
四、从需求角度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
今年一季度,消费需求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投资需求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净出口需求拉动GDP-0.1个百分点。可见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
从住户调查数据看,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5.4%,实际增长4.0%;疫情前的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8.6%,实际增长5.5%。显然,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低于2019年。因此,尽管消费需求对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贡献比较大,但是它的增长并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疫情三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3%,明显低于疫情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三年疫情下的居民收入低增长,对消费需求产生明显的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5.1%,实际增长3.8%,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都远没有达到疫情前的水平,甚至没有达到疫情三年的平均水平。因此,从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角度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五、从需求角度看,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不足
今年一季度,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与疫情前相比较低。
从投资统计角度讲,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5.1%,与去年全年持平。从三大投资领域看,2022年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9.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今年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比去年全年回落了2.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8%,回落了0.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8%,降幅收窄了4.2个百分点。显然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都是回落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去年全年持平主要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的原因。制造业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增速的回落值得关注。基础设施投资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可能会保持较快增长。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好转,对发挥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比较重要。
2020年下半年到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的出口形势比较好,形成了比较高的基数。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不乐观,我国的出口存在压力。必须更加注重内需,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18 欧洲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