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确定长沙为全国第10特大城市,城区人口510万,长沙有多硬核

2023-06-16 15:00:48 互联网

我们目前流行的一线、二线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等城市层级的划分,往往不能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例如,为什么深圳是一线城市,却不是国家中心城市;郑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却只是二线城市,如此等等。

而我国现行的5类7档城市层级划分标准,却基本没有什么争议。因为它的城市层级确定规则,非常的简单纯粹只看城区人口一个指标,也就显得更为客观。在2022年,住建部年鉴大城市名单中,长沙城区人口为510万,进入我国11个特大城市序列,排名第10位。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市的城区人口中,并没有涵盖暂住人口,如果加入进去名次还将提升。那么长沙都有哪些硬核实力?为何能聚集到如此众多的城区人口规模呢?


(资料图片)

① 长沙是央企聚集地

一个城市想要留住人口,通过扎实的产业基础,让人们能够安居乐业,是最为稳定高效的方式。而中央驻长沙的大型企业提供的产业基础和就业岗位,就大大助力了星城的城区人口聚集。

例如,年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的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集团,总部就设在长沙市。此外,长沙还有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中国烟草旗下的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再加上中铁五局、中国水利水单第八工程局、中国五矿集团旗下的湖南有色金属集团、中铁城建集团、中国铁建重工集团等大型央企,他们都是创造就业岗位的大户,也是长沙吸引城区人口的法宝之一。

② 长沙是省属国企高地

长沙作为中央确定的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拥有大量的中央企业入驻。与此同时,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众多湖南省实力雄厚的省属国企的总部驻地。

例如,湖南省整合全省钢铁产业设立的湖南钢铁集团(前身是华菱钢铁集团),是一家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此外,长沙市还是1200亿级的湖南建工集团、600多亿元年营业收入的中联重科集团,400亿级的湖南高速集团等众多省属国企的总部驻地。这些企业也为省会长沙创造了大量的GDP、税收和就业岗位,为长沙聚集了大量的城区人口规模。

③ 长沙有众多高等院校

熟悉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朋友都知道,湖南省会城市长沙,是我国一个高等教育高地,拥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众多知名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大学。

数据显示,目前长沙市一共拥有52所高等院校,在校的本科和专科大学生总数有72万多人,还有研究生超过8万人,这就直接给长沙市带来了超过80的常住人口规模。再加上为这些高校和学子服务的教师和后勤人员,保守估计已经近百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大学生毕业之后,还有不少都会留在长沙工作,也将持续提升长沙的城区人口和高知识人口占比。

④ 长沙的优势医疗资源丰富

近些年来,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已经日趋明显,很多地方的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超过20%。长沙市也是我国中南地区的一个医疗高地,这里不仅有卫健委直属的中南大学湘雅系列的医院,还有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中医院等知名医院。

据统计,目前长沙市一座城市就拥有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近30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是走在前面的。长沙市现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近10万,医院病床数近8万张。与此同时,长沙也是全省遇到大病的患者和家属首选的就医城市,也为长沙带来了不少的暂住城市。

⑤ 长沙的科研院所众多

长沙是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科教高地,除了拥有50多所普通高校之外,长沙还是一个国内的高水平科研院所众多的城市。

例如,在军工领域,长沙市就有中国电科第四十八研究所、中航长沙设计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七八零一研究所等。除此之外,长沙市还有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五矿集团长沙矿冶研究院、中国有色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所等。这些中央驻长沙的科研院所,以及旗下的产业公司,也为长沙聚集了众多的城区人口。

写在最后

截至2022年末,长沙市拥有常住人口超过1042万,并且凭借着其在教育、医疗、科研、交通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其常住人口一直都处于净流入的阶段。这也就意味着,长沙的城区人口规模还在不断提升,未来在特大城市的位次还会不断提升,未来甚至有机会进入超大城市(城区人口>1000万)俱乐部,我国目前有8个超大城市。

一个城市城区人口的数量,也是中央在批复地铁、轻轨等方面的重要考虑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在特定的阶段,致力于提升城市层级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长沙在城市规模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要继续保持现在的宜居城市的特点,保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猜图:这是长沙市的哪一个标志性建筑?

除了我们提到的长沙市的硬核优势之外,你知道湖南还有哪些优势吗?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爱家乡爱湖南,从熟悉湖南的方方面面开始,了解更多湖南发展,也欢迎大家关注小编后续内容!

#暑期创作大赛#

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发布
精彩图文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2015-2018 欧洲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