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记者从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主题论坛新闻吹风会(第一场)上获悉,作为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17个主题论坛之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主题论坛将于7月7日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舞阳河厅举办。
(资料图)
本届主题论坛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承办,贵州大学、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协办,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这一主题,统筹各界力量,分享实践经验、最新研究成果,凝聚广泛共识,共谋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之路,共同展望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未来。
届时,该主题论坛将分为领导致辞、主旨演讲、项目推介、成果发布四个环节。论坛上,将向全社会推介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一批典型项目,浙江省丽水市将分享高标准推进山水工程建设经验,碧江区人民政府、江口县人民政府将分别与古邑集团签订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投资意向协议。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吴丰昌院士,以及国内致力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行业领导、知名专家、著名学者等嘉宾将应邀出席主题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攻克不少难点堵点,取得了系列工作成果,探索了一系列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贵州自然资源实践生态保护修复的精彩篇章,为多彩贵州增绿添彩。”
会上,省自然资源厅正厅长级干部、一级巡视员李皖还就贵州如何落实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答记者问。他表示,近年来,贵州省自然资源部门坚持以“五个一”为主抓手、着力实现“五个新”,全面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一是“一张图”规划引领,构建生态修复新格局。以山为骨架、水为血脉,从西向东、从北往南,统筹生态、农业、城镇功能空间,按照“一源一城、两带两区”的生态功能,编制了第一个全省性生态修复综合性规划,部署“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对修复什么、在哪里修复、如何修复提供导引。
二是“一盘棋”统筹考虑,建立协同推进新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按照“一个口子”统筹原则,建立了省、市、县政府牵头,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同参与的新机制,改变了原来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构建起高效联动、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三是“一体化”系统修复,实现综合治理新突破。紧扣“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系统谋划项目布局、统一规划方案,整体勘察设计,一体化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我省先后实施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山水工程”,乌江流域、赤水河流域、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四是“一揽子”政策措施,探索社会参与新路径。紧紧围绕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制定了《贵州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指南(试行)》《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近20项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并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潜力和创新动力,形成集中财力、系统治理新路径。
五是“一平台”强化支撑,健全监测监管新体系。借助“互联网 遥感”技术,研发建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监测监管平台,实现全省生态保护修复“一张底图、一套数据、一个平台”的系统监管。通过生态修复项目各类数据整合统一管理,运用遥感影像实现对项目质量实时监测,对可能导致偏离目标甚至造成新的生态问题及潜在风险的技术措施、子项目的空间布局等,及时调整优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唯
编辑 罗昌
二审 谭仕伦
三审 胡丽华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18 欧洲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